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 

藏传佛教的供养仪轨

✦供养有两种:一、实物供养。二、普贤供养。
实物供养分两种:一种是自已所拥有的财富及一切最好的东西。一种是人我所共有的,例如天上、地下、水里的宝藏。

因普贤菩萨是一切菩萨中供养最胜者,所以称为普贤供养。普贤供养亦称观想供养,是依心所作。按藏密传统,在坛城前必备八供:水、水、花、香、灯、涂香、食子、乐器。乐器代表音乐,以海螺或丁夏(撞铃)代表。八供是最简易的一种供养,在寺院里有用一千个八供作供养,供养愈多,积聚功德愈多,但发心须正确,不应执著功德。

✦一般佛堂八供之意义
1.水:供养诸佛菩萨饮用。
2.水:供养诸佛菩萨盥洗。
3.花:供养诸佛菩萨一切美好的色。
4.香: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美好的香。
5.灯:供养诸佛菩萨眼识光明。
6.涂香: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美好之触。
7.食子:供养诸佛菩萨食物美好之味。
8.音乐:供养诸佛菩萨世间妙音代表声。

✦八供供养依六根识色声香味触法转化为清净六欲供。在密续法本修持中经常会念颂八供供养文,念时应观想自心中放出八位供养天女,如是可令我们积聚更多功德。献曼达(坛城)供养时,须观想三十七种供养。献曼达是四加行之第三加行,藉献曼达以聚功德。佛云:众生欲正觉,广聚无量粮。因此我们必须作供养,行资粮道。此乃佛为利益一切众生,而说之方便法门,并非佛菩萨需要这些实质的物质。为积聚福慧资粮,更应了解一切供养,皆是“空性”,究竟非实有,皆依因缘而生,故称空性。更一层体会大乘三轮体空之真谛:无施者、受者、所施物。如此方便行者积聚智慧资粮。若以空性见解行实质供养,所积聚的就是福慧二资粮。对未了解空性的众生而言,作普贤意缘供养是一种心念转化的训练,可消除对诸法执著之概念,可清净遍计所执性(遍指周遍,计指计度。凡夫六、七识,不了诸法之依他起性如幻如化,于中妄执为实我、实法,无时无处不周遍计度,此即遍计所执性)。

✦一般面对坛城的八供是由左到右(水、水、花、香、灯、涂香、食子、音乐),这种摆置是供养父续本尊。若坛城所供养的是母续本尊,八供就必须由右至左(水、水、花、香、灯、涂香、食子、音乐)。假如坛城有父续母续本尊则可摆两套,或依较多佛像决定,只摆一套。八供中的“食子”,可用果实代替。平常皆以“供养食子”为主,除非修特别本尊时才会更换。“食子”大致分慈悲与忿怒两种,修忿怒本尊如普巴金刚或大黑天时,则另有代表花和食子两种特别食子,食子有时亦作本尊坛城。供养八供可以实物供养,或仅以水供养。依据噶居巴传承,积聚功德最好的方法就是供水。因为水取得容易且经济,大概是噶居巴上师过去经年皆在山上,无力做太多物质的供养吧。其次水代表空性的特质,能显现一切,但本质是空,具有无常易变的特质,因此供水较不易生起执著。

除了供养八供之外,尚须供养一切僧伽,因为僧伽是佛法实践及持有者,特别是金刚乘的上师。一位值得众生尊敬供养的上师,必须具备三种德性:无间断的传承加持,精通三藏,对众生具有无上慈悲。特别是不贪求名利供养。而一位好的弟子也必须具备三种德性:闻、思、修。闻就是听闻佛法,藉以增长正知正见。思就是思维所闻而后知,了解因果及无常,依止观修持。修就是行菩萨道六波罗蜜,随喜世人、阿罗汉、菩萨之善业,自已则可依四加行精进,或建寺、塔、庙、佛像、点灯等。若有能力建大寺最好,若无亦可以欢喜心随喜,虽少量金钱布施,但胜亿万富翁一毛不拔。欢喜心随喜,钱虽不多,但犹如滴水入海,海不枯则功德一滴不灭,最为殊胜。若家计生活有困难者,更应当生欢喜心随喜一切善而赞美,虽不能千斋供僧,至少一包盐或一念欢喜供养,如是与建寺者功德等同。密勒日巴尊者曾云:护持我修行者,功德与我等同。广结善缘,积聚善业功德,将可利益我们在修行上减轻障碍,并且长寿。

✦供养的功德利益
供养八供时,八供杯及油灯杯须擦拭干净。擦拭表示去除五毒习染尘垢,愈清洁聚的功德就愈纯净无染。以实质供养坛城三宝,是依四部密续的作密瑜伽及事密瑜伽来做。在第三部瑜伽及第四部无上瑜伽时,则比较不重视实质供养的东西,一切都以“心”的观照力量作观想。但对未修止息或止息尚未专一的人来说,观想如流水般不能清晰,容易出现妄念。具有观想能力时,那么一切内外染污不净就可藉由心的力量转化为甘露。譬如有时候供养护法会用到酒,就有人会质疑:五戒有戒酒,为何你们供酒?因而起大谤心。有此怀疑者当知供酒非自饮,且经“心”转化而成为甘露,并非酒改变了,而是心的分别净化了,密续主要对治分别心,此点甚是重要。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