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 

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

修行之要
修行之要,在于对治烦恼习气。习气少一分,即工夫进一分。有修行愈力,习气愈发者,乃只知依事相修持,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已心中之妄情所致也。当于平时,预为提防,则遇境逢缘,自可不发。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,全属幻妄,求一我之实体实性,了不可得。既无有我,何有因境因人,而生烦恼之事。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。如不能谛了我空,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,而为对治。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其心令心安住不随转也。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,多嗔众生慈悲观,多散众生数息观,愚痴众生因缘观,多障众生念佛观。

念佛三昧摸象
岁在丙午,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。谢绝世缘,修习净业。值寺主延谛闲法师,讲弥陀疏钞于关傍。予逐效匡衡凿壁故事,于关壁开一小窦。不离当处,常参讲筵。从兹念佛,愈觉亲切。佛号一举,妄念全消。透体清凉,中怀悦豫。直同甘露灌顶,醒醐沃心。其为乐也,莫能喻焉。一日,有客诣关而问曰,念佛一法,吾已修持二十余年。于生信发愿修行,非不真切。而业深障重,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。窥吾根性,祗合带业往生。虽念佛三昧,非此生所敢翼。其能得之法,与所得之相,师其为我言之。予曰,三昧境相,唯证方了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我既未证,焉能宣说。客固请不己。予曰,若论其法,必须当念佛时,即念返观。专注一境,毋使外驰。念念照顾心源,心心契合佛体。返念自念,返观自观。即念即观,既观即念。务使全念即观,念外无观。全观即念,观外无念。观念虽同水乳,尚未鞫到根源。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,重重体究,切切提撕。越究越切,愈提愈亲。及至力极功纯,豁然和念脱落,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。所谓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。体露真常,不拘文字。心性无染,本自圆成。但离妄念,即如如佛者。此之谓也。工夫至此,念佛法得。感应道交,正好著力。其相如云散长空,青天彻露。亲见本来,本无所见。无见是真见,有见即随尘。到此则山色溪声,咸是第一义谛。鸦鸣鹊噪,无非最上真乘。活泼泼应诸法,而不住一法。光皎皎照诸境,而了无一物。语其用,如旭日之东升,圆明朗照。语其体,犹皓月之西落,清净寂灭。即照即寂,即寂即照。双存双泯,绝待圆融。譬若雪覆千山,海吞万派。唯是一色,了无异味。无挂无碍。自在自如。论其利益,现在则未离娑婆,常预海会。临终则一登上品,顿证佛乘。唯有家里人,方知家里事。语于门外汉,遭谤定无疑。又问,人于日用,普应诸缘。何能触目菩提,头头是道乎。答,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。万境不出一心,一心融通万境。若了心体本空,何妨该罗万象。须知万象如幻,生灭唯是一心。诸缘无缚,本自解脱。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。心境一如,有何挂碍。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。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,一一心中一切心。一一心尘覆互周,重重无尽无障碍。以故器界毛尘,云台宝网。咸宣性海,悉演真乘。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。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,亦不可得。则法法头头,无非大寂灭场。心心念念,悉契萨婆若海。唯心妙境,唯境妙心,离四句,绝百非,绝待圆融,何可得而思议也哉。上来所说,如盲摸象。虽未离象,恐非全象。笔以记之,以质诸亲见之者。

末法众生如何了生死
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。皆随众生根性而说。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。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。净土法门。其大无外。如天普盖。似地均擎。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。无一人不受此法薰陶。傥如来不说此法。则末法众生。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。

念佛方法
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。随自身闲忙。立一课程。此外。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。均好念。睡时当默念。不宜出声。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。以免字多难念。若衣冠不整齐。或洗澡、抽解、或至不洁净处。均须默念。默念功德一样。出声于仪式不合。无论大声念、小声念、金刚念(有声而旁人不闻)。心中默念。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。口里念得清清楚楚。耳中听得清清楚楚。如此则心不外驰。妄想渐息。佛念渐纯。功德最大。

大功德
念佛之人。必须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。又须父慈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、夫和、妇顺、主仁、仆忠。恪尽己分。念佛求生西方。决定临终。即得往生。以其心与佛合。故感佛慈接引也。若虽常念佛。心不依道。则心与佛背。便难往生。又劝人念佛求生西方、即是成就凡夫作佛,功德最大。以此功德回向往生。必满所愿。

禅家参究
法身菩萨。未成佛前。皆须仗佛威力。何况业力凡夫。侈谈自力。不仗佛力。其语虽高超。其行实卑劣。佛力自力之大小。何止天渊之别。是故念佛人。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。以参究者。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。

念佛禁忌
学佛之人。一举一动。皆须留心。至于念佛。必须至诚。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。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。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。否则必著悲魔。凡有适意事。不可过于欢喜。否则必著欢喜魔。念佛时。眼皮须垂下。不可提神过甚。以致心火上炎。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。必须调停适中。大声念。不可过于致力。以防受病。掐珠念。能防懈怠。静坐时。切不可掐。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。久必受病。

念佛用功妙法
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。是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。六根继摄而不散。则心无妄念。唯佛是念。方为净念。六根不摄。虽则念佛。心中仍然妄想纷飞。难得实益。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。是名净念相继。能常常净念相继。则一心不乱。与念佛三昧。均可渐得矣。

佛力与自力
当今之世。纵是己成正觉之古佛示现。决不另于敦伦尽分。及注重净土法门外。别有所提倡也。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。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。

求生西方净土,第一胜妙方法
倘汝年己将至古稀。来日无多。若欲广读大乘经论。则无此精神。无此智识。又复无此光阴。唯生信发愿。‘持佛名号’。求生西方。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。当死尽偷心。一肩担荷。决定可于现生。俯谢五浊。高登九品。又当发大慈悲心。为一切相识者。说此法门之利益。俾彼等同得修习。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。

临终示要
念佛之人。若已证道。则临命终时。任彼刀割香涂。了无动念之事。则无所谓为损益也。若只有修持之力。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。则临终得人助念。即可决定往生。若遇无知眷属。预于未死以前。为之洗沐换衣。令其搬动受苦。纵不受苦。一经搬动。心便不能归一于佛(以动其躯体,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)。若再向之哭泣。则自己亦生爱恋。便与佛不相应。欲得往生。莫由也已。

不二法门
须知佛法。法门无量。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。现生即得了生脱死。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一法。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。其余一切法门。皆须修到业尽情空。方有了生死分。倘有丝毫未尽。则生死依旧不了。若论业尽情空。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。若以信愿念佛求生。则万不漏一。

念佛人
凡念佛人。各须务实克己习气。与人方便。凡可说者。虽与我有仇。亦须为说。令其趋吉而避凶。离苦而得乐。平时侃侃凿凿。与人说因果报应。生死轮回。并念佛了生死之道。与教儿女。立太平之基。心如弦直。语无模棱。居心可以质鬼神。作事决不昧天理。若到临终。决无可怜可悯之现象。

生产念佛
凡女子于幼时。即当念佛。及念观世音。以期消除业障。增长福寿。果于平时能念。自可消此产难。若至临产。仍须至诚恳切念南无观世音菩萨。则决定易生。不会受苦。若平素不念佛。及念观音者。临产肯念。亦决平安而生。若有难产者。即教彼念。并在旁照应之人。同为彼念。亦决定即平安而生。且勿谓临产裸露污秽。念则获罪。须知此性命相关之时。不可以平常道理论。平常凡念佛人。若衣冠不整齐。或睡眠、洗澡、抽解等。只可心中默念,不可出声朗念。若生产。不可心中默念。必须出声朗念。以默念力微。若心中努力。或致受病。朗念则气息舒畅。其益甚大。

通家
末世善知识。多多均主张净土。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。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。每有聪明人。稍明教义。或稍知禅理。便以通家自居。藐视念佛。谓念佛为愚夫愚妇之所为者。此皆不知自反。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。定规说空行有。以身谤法。将来必堕三恶道。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所怜悯。而莫能救济也。

枉死鬼
念佛之人。不复作生死业。然宿业未尽。何能即得往生,若厌世心切。竭诚尽敬。专志念佛。求佛垂慈。早来接引。则亦有之。若自戕其生。以其往生。则便成枉死鬼矣。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。当其正戕时。已经心失正念。况其戕之之苦。苦不可喻。心失正念。何能与佛相应。蒙佛接引也。

礼佛、绕佛
礼佛菩萨。心中默念。启口称念均可。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、至南、至西、至北。不可由东、至北、至西、至南。以顺绕有功德。逆绕有罪过。围绕之法。西域最重。与礼拜不相上下。其意便随顺于佛也。

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
近来人每每好高骛胜。稍聪明。便学禅宗、相宗、密宗,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。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。相宗法相之精微。密宗威神之广大。而不知禅。纵到大彻大悟地位。若烦惑未净。则依旧生死不了。相宗。不破尽我法二执。则纵明白种种名相。如说食数宝。究有何益。密宗。虽云现身可以成佛。然能成者。决非博地凡夫之事。凡夫妄生此想。则著魔发狂者。十有八九也。是以必须专趣于念佛一门。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。

一心不乱与往生
念佛一法。注重在信、愿、行、三法。只知念而不生信、发愿、纵得一心。也未必得往生。果具真信、切愿、虽未到一心不乱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。

净土法门—自力与佛力
净土法门。乃极难极易之法门。说其难。则大彻大悟。深入经藏者。尚不信。说其易。则愚夫愚妇。至诚恳切念。即能临终现诸瑞相。往生西方。彼大彻大悟。深通经论者。犹不能望其肩背。良以一则弃佛力。以专主自力。一则专仗佛力。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。以佛力、法力、自心本具之力。三法契合。故得超凡入圣。了生脱死也。此法最要在信愿。有信愿。则决定肯认真修持。肯修持。则即可得往生之益。

饮食与节欲保身
重重病灾,总由宿业深。而现行不谨所致。人生欲得无病健康。必须极力节欲。欲事一多。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。世人以行欲为乐。不知乐只一弹指顷。苦便一生常膺也。念佛。乃求诸佛。己不节欲。佛也不易保祐。己肯节欲。再加至诚念佛。定规会诸病不生。当吃净素。勿以口腹为心性累。凡属有知觉者。皆不宜食。虽无知觉。然有生机。如各种蛋。亦不宜食。牛奶食之无碍。然亦系取彼脂膏。补我身体。亦宜勿食。黄豆、豆油、补料最多。宜常取之。早间粥中。宜下磨破之黄豆。平常食油。专用豆油。校比猪油。补力更大。何苦用钱买祸。而求补益耶。

舍邪皈正
现今邪魔外道。不胜其多。彼皆自谓最为第一。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。若前已经入过其门。则当舍之净尽。切勿谓入时已发咒。恐舍之。或致遭祸。须知舍邪皈正。何得有祸。不但无祸。尚有功德。

闭目念佛
念佛闭目。易入昏沉。若不善用心。或有魔境。但眼皮垂帘。则心便沉潜不浮动。亦不生头火。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。及牵制等。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。至心火上炎之相。若眼皮垂帘。及心向下想。则心火不上炎。此病即消灭矣。切不可认此为工夫。又不可怕此为魔境。但至诚摄心而念。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。一心想于所坐之莲花。则自可顿愈矣。(若不敢作莲花上坐立。恐致或有魔事。但向脚底下想。此种心火头火。均可不生矣。)

南无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与六字洪名
龙舒文。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。此事当从用功上论。不当从多少上论。此一句。若单念六字佛号。虽日念十万。念满百年。也不及此一句之数。然则念六字者。念一生。不及念一句。而念一句者。纵有信愿。未必能往生。念一生。而有信愿者。决定可以往生。且依诸祖成规,念六字名号。切勿以多少计。须知阿弥陀佛。是法界藏身。即比一名。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。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。

参禅与念佛
如来一代所说法门。无量无边。求其最直捷者。莫过于参禅。傥系上根。一闻千悟。得大总持。然此尚是悟。不是证。能真大彻大悟。明心见性者。末世实不多见。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。其所云悟。多是错误。少有真悟。即是真悟。去了生死。尚大远在。以虽得开悟。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。须以种种方便对治。令其净尽无余。则可了生脱死。超凡入圣。傥烦恼已断若干。犹有丝亳未尽。则生死依旧莫出。若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。此外便无所修持。则其误非小。以识得。而无烦恼可得。则可谓得道。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。故能了生脱死。若识得而烦恼未断。何能了生脱死耶。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。然生死不了。再一受生。或反迷昧。则可怕之至。此谓真开悟者。其以误为悟者。更不须说矣。良以参禅一法。乃仗自力法门。故此念佛法门之利益。系啻天渊悬殊。念佛法门。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。三根普被。利钝全收。上上根如文殊、普贤之大菩萨。不能超出其外。下下根如五逆、十恶之大罪人。亦可预入其中。但具真信、切愿、皆可仗佛慈力。带业往生。若或已得三昧。及己断烦恼者,则一得往生。即入大菩萨位。一切法门。皆从此法门流出。一切法门。悉皆还归此法门。(谓往生西方。以期圆满佛果也)。似浅而深不可测。似小而大无不包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众生。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。

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
古德释云,大声念则所见佛身大。小声念则所见佛身小。亦可云。大心念。则所见佛身大。以大菩提心念佛。便可见佛胜妙应身。或报身耳。

真学佛人与扶乩
扶乩。乃灵鬼作用。其言某佛、某菩萨、某仙、皆假冒其名。真仙。或偶尔应机。恐千百不得其一。况佛菩萨乎。以乩提倡佛法。虽有小益。根本已错。真学佛者。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。何以故。以是鬼神作用。或有通明之灵鬼。尚可不致误事。若或来一糊涂鬼。必致误大事矣。人以其乩误大事。逐谓佛法所误。则此种提倡。即伏灭法之机。

启教童蒙
人与天、地、并称三才。非徒然也。必有参赞化育之功。方不可愧。否则,行尸走肉。毕生污秽天地。何可云三才乎。能体此意。以教童蒙。必能尽心竭力。因材施教。先以道德为本。次及文芸之末。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、常时讲谈。令彼知为人之道。居心动念。作事吐语。俾各淳善。便可为入圣之基。至于念佛。岂便有碍。朝暮随力称念。若于此外。则不用心思。随便念念。但具真信切愿。自可往生。

焚化经灰及往生钱
焚经一事。虽有功德。吾人不敢提倡。以粗心人多。每每烧于锡箔灰中。锡箔灰卖于收灰者。将纸灰簸出。而留其锡以卖之。此经灰。不同弃于拉圾中乎。谁肯细心另用器焚之。而以其灰投之于大江大海中乎。当在家中清净处。具一大锅。或大洋铁盆。下铺箔锭。置经于上。上文加箔锭。以免飞扬。候其火灭。取其灰。贮于新布袋中。又须内加净沙。或净石。净砖。投于江海深处。庶可无过。若不加沙石于内。则浮而不沈。仍漂之于岸上。终遭秽污。焚经如此用心。必有功德。必无过愆。锡箔亦不可废。亦不一定要烧多少。须知此济孤所用。佛菩萨。及往生之人。了无所用。亦当以佛力、法力、心力。变少成多。若人各得一。纵数千万万。也不能偏及。以孤魂、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。若知变少成多之义。则济孤之心亦尽。而且无暴殄之过。是在人各至诚以将。则心力周遍,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。

净土法门与通宗通教
净土法门。为佛法中最平常。最高深之法门。若非宿具慧根。实难深生正信。勿道儒者不易生信。即通宗教之知识。亦每每以宗教之论判之。致于此令博地凡夫。未断烦惑。即于现生了生脱死。超凡入圣之不可思议法。不但不肯自修。而且不肯教人修。以不知此法。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。彼以宗教之义为准。故致有此过咎也。使彼最初即知此义。则其利大矣。聪明人。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,而不知念佛。乃明理悟心之捷径。念念若能相应。自可明理悟心。即未做到。而仗佛慈力。往生西方。校彼明理悟心。唯断烦惑。仍复轮回生死。了无出期者。已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。

女子经期亦可念佛
天下事有定理。无定事。当以理定事。以事论理。俾合乎天理人情。则得之矣。女子经期。乃大半世之痼疾。发必数日。何可以因此逐停念佛乎。平时必须致洁致诚。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。当倍致诚。小衣内必厚衬布。勿令污血流于佛堂。凡手摸下体。必须洗净。礼拜若不便。当少礼。至于念佛、诵经。则固以至诚恭敬心行之。其功德与平常了无减少。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慈悲父母。当此病发时。能至诚念佛。则当倍生怜愍。若如愚人所执。身有此不洁之病。则不可念佛。若儿女堕于圊厕之中,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。有是理乎。

佛菩萨与怨家对头显相
佛菩萨既现。必明了。能见其面目等。怨家。当现其可畏之相。修行人。要心有主宰。见好境界。不生欢喜。见不好境界。不生畏惧。能如是。则所见境界。皆作助道之缘。否则,皆作障道之缘。

荐亡之法
溺人之处。常有人溺。即所谓求替死鬼。当于其处。立一木标。上用极厚白洋铁板。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。字要大。要看得远,要能经久。可息此祸。以刻此人之悲心。感佛之慈光加被。以后决保无有此祸。即此可见佛慈悲力。不可思议。荐亡之法。唯念佛最为第一。现世之施食。皆场面而已。固不如求佛僧夜放蒙山。为有实益。道家之经忏法事。通窃取佛法中之名义而杜撰之。僧之施食。尚难得真益。道之会长。岂即能度亡乎。不过借此以欺人而已。

祭祖
佛弟子祭祖先。固当以诵经。持咒、念佛、为主。焚化箔锭。亦不宜废。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。即定其往生。亦不妨令来往生者资之以用耳。

故乡风月
欲学佛。必须敦伦尽分。闲邪存诚。诸恶莫作。众善奉行方可。不能为世间贤人善人。何能得佛法真实利益乎。又云。纵然生到非非想。不如西方归去来。果能老实念佛。乘弥陀之愿船。归极乐净土家乡。是可预卜。此乃千经万论。处处指归。若不此是归。定如贫子。不识故土。不忆慈父。而甘漂泊他乡。以转于满壑也。若不拟不议。一心归去。始知自性本来清净。又何处求归相净相耶。古文云。自是不归归便得。故乡风月有谁争。

念佛解怨
病。乃宿世。或现生。有害人性命之事。此业不消。病决难好。倘若吃药无效。即可不吃。但息心念佛。念观世音。以期超度怨家。念佛虽不见效。仍有利益。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。念佛当生惭愧心。不可生愤恨心。生惭愧。则怨家之怨恨可解。生愤恨。则是欲解更结矣。

在家人念蒙山
诚之所至。金石为开。在家人念蒙山。有何不可。此系普结孤魂缘者。小者蒙山。中则焰口。大则水陆。同是一事。常结孤魂缘。则常吉祥矣。人不敢念者。意恐招鬼。不知鬼与人混处。无地无鬼,即不招鬼。谁家无鬼乎。鬼比人当多百千倍。人若怕鬼。当积德行善。则鬼便敬而护之。人若做暗昧事。鬼便争相揶揄。故难吉祥。人若知此。虽在暗室。亦不敢起坏念头。况坏事乎。善鬼。人来则让开。人去则又遍占其地。厉鬼则大不吉祥。放蒙山。若至诚。虽厉鬼。亦当谨遵佛勒。不复厉鬼。凡怨业病。医不能愈者。至诚念佛、念观音。即可速愈。乃怨鬼蒙念佛恩。得生善道而去耳。可知人人面前。常有许多善鬼、或恶鬼。怕鬼之人。当存好心。说好话。行好事。所有之鬼。通成卫护之人矣。

禅净双修
净土法门。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。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。逐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。而注重于开悟。不注重信愿求生。美其名。曰禅净双修。究其实。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。何以言之。不到大彻大悟。不名有禅。今之参禅者。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。由注重于参。逐将西方依正庄严。通通会归自心。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,虽名之曰念佛。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。或又高张其辞曰。念实相佛。实相。虽为诸法之本。凡夫业障深重。何能做到。弄到归宗。禅也靠不住。仗自力。即到大彻大悟地位。以惑业未断。不能了生死。未悟到大彻者。更不须论。仗佛力。须具真信、切愿、念佛、求生西方。方可。以一向以西方净土。无量寿。无量光。一一通会归自心。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。未证其实。西方之佛。无感不能有应。自心之佛。在因无有威德。世之好高鹜胜者。每每皆成弄巧成拙。求升反墬。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。亦绝不肯作如是说。致如来以大慈悲心。欲令一切众生。现生即了生死。而依旧不能了。此生即不能了。将来或可能了。而尘沙劫又尘沙劫。仍在轮回六道中者。当居多数也。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。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。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。其大无外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众生。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。

外道
外道名目。累百成千。然其用功。总不外炼丹运气。即彼令人看经念佛。皆是门庭场面。彼固不以此为道。欲得彼之道。必须恳切至极。夜间独入其室。关闭门窗。外派巡者。只许一人入室。须先发极恶极惨之咒。若违彼教。定受此种惨报。发咒已。为其点窍指穴。惑在头面。或在身中。身中之穴。必须脱去大衣。靠参之衣。僚起而指。此种做作。实皆迷惑人之圈套。而一切外道。最初以一经传过道。不修即可成。使去秘密而明示于人。不发咒而任人进退。则外道更无立地之根据矣。佛法无秘密私相授受之事。亦不令人发咒。信则依之而修。不信任彼退出。

扶乩与佛法
法佛法与外道不同。外道专事秘传。用炼丹运气之工夫。绝不以敦伦尽分为事。又有扶乩降鸾虽亦劝人为善。究属灵鬼假冒仙佛之名。若不明理。认做真仙真佛临坛。则其错大矣。非绝无一次是真仙临坛者。然亦千中难得一次耳。明未觉明妙行菩萨。以乩开导佛法。临去令其永断扶乩。香港哆哆佛学杜亦然。此二。真菩萨。而禁止扶乩。以无甚道力之灵鬼乱说。误人实深。故菩萨即以扶乩。禁绝扶乩。

炼丹运气
今之外道。遍世间皆是。以佛法深妙。人莫能知。彼逐窃取佛法之名。而不知其义。遂以炼丹运气保身之法。认做了生脱死之法。且彼等即不知生死因何而有。故瞎造谣言。谓炼精化气。炼气化神。炼神还虚。复合一处。为得道。实则完全识神用事。心性真如实际之理体。绝未梦见。尚自诩云。六祖乱传法。法归在家人。僧家无有法。此语不但说之于口。而且笔之于书。以假毁真。以邪为正。无知无识之人。逐被彼所惑。而彼外道能遍传于世者。得力有二种法。一则秘传。谓一得明师真传。不修即成。故神其说曰。老鼠听见。老鼠都会成。雀子听见。雀子都会成。故其传道时。必须在密室中。小声气说。外面尚要派人巡查。恐有盗听者。二则严示禁令。虽父子夫妇之亲。均不与说。说之必受天谴。故未传道前。先令发咒。后若反道。则受如何之惨报。即皈依佛法。当将从前所修外道法。彻底丢在东洋大海外。一心念佛。求生西方。庶可不虚此生此遇矣。

大医王
佛为大医王。普治众生身心等病。世间医王。只能医身。纵令著手成春。究于其人神识结果。了无所益也。为人治病。则当于医身病时。兼寓医心病法。何以言之。凡属危险大病。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。而有病之人。必须断绝房事。方可速愈。欲灭宿现杀业。必须戒杀吃素。又复至诚念佛。及念观音。则必可速愈。且能培德而种善根。至于断欲一事。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。无论内证外证。病未十分复原。万不可沾染房事。一染房事。小病成大。大病或致立死。或不即死。己种必死之因。欲其不死。亦甚难甚难。纵令不死。或成孱弱废人。决难保其康健。不知自己不善摄养。反说医生无真本事。每每医生只知治病。不说病忌。况肯令人改过迁善。以培德积福乎。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。非寿世济人之心行。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。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。古人云。不为良相。必为良医。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。世间医士之名己高极。若兼以佛法。则藉此以度众生。行菩萨道。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义。以人于病时。得闻不专求利。志期利人。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。必能令病即愈。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。欲人取信。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。傥富者认真为医。贫者只应酬了事。久之。人皆以谋利而轻之。则所说利人之话。人亦不信从矣。又须遇父言慈。遇子言孝。兄友。弟恭。夫和、妇顺。主仁、仆忠。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。生死轮回之经六道。有可语者。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。使闻者。渐渐开通心地。知生死轮回之可畏。幸了生脱死之有法。能如是者。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。由医身病而愈心病。

未得一心亦可往生
念佛法门。注重信愿。有信愿。未得一心。亦可往生。得一心。若无信愿。亦不得生。世人多多注重一心。不注重信愿。已是失其扼要。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。恐不得往生之疑。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。此种想念。似乎是好想念。实则。由此而益加信愿。以致一心。则是好想念。若由因不得一心。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。则成坏想念矣。不可不知。欲得摄心归一。第一要为生死心切。第二要恳切至诚。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。勿只滑口读过。若再不能归一。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。自可易于归一也。

荣亲之道
为人子者。荣亲之道。在于励行修德。俾一切人。均以敬己而追念于所生。方为最切要之方法。每见世人。亲死之后。到处求有名有位之人。为之题赞。而不在已躬下黾勉修德行仁。以期贻亲令名为事。世人多好名而恶实。特欲以一时作场面。不思以终身为纪念也。凡丧、葬、敬神、待客、均当依佛制。不用荤酒。凡丧中作佛事。均当以念佛为事。若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道场。殊少实益也。

家庭教育
家庭教育者。母教尤重。若于儿女初开知识时。其母即以因果报应。及做人之理事为训。则大时便知好歹。不被恶党邪说所惑。而为贤人善人。若小时任性娇惯。大则无主宰。便随邪说而靡。欲其反正。百难得一矣。当今之时。若不以因果报应。为救国救民之专剂。则纵有作为。无大功效。以彼不以实行为事。但以空谈敷衍了事。因果。乃标本同治之法。凡夫初发心。如来成正觉。皆不出因果之外。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。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。与空口快活之大话耳。

决定往生
念佛法门。信、愿、为先锋。若无真信、切愿。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。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。一心不乱。念佛三昧。亦不易得。若有真信、切愿。未得相应。亦可往生。况已相应乎。若只求相应。稍有相应气分。便生欢喜赞叹之心。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。由是故有怪相现。修行人。所最忌者。得少为足。得少为足。便生退惰。此必定之理也。但一心念。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。所有境界。皆不理会。也不问他好死坏死。除念佛外。不使起第二念。如此。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。

朝暮功课
修持功课。随机而立。愈简愈妙。若是久修者。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。若初心者多。则无论朝暮。均可以念弥陀经、往生咒、即念佛矣。朝暮如是。日间如是亦可。不念经咒。即以赞偈起亦可。须知所有功课。均以念佛为主。经咒为宾。知此义。再按身分而定。庶可适宜。

教育子女
富贵人子弟。多多一事不做。一旦遇祸乱。则必至无以自立。今全去用人。亲自操作。一则习劳。而能和血脉。二则少闲。而消诸妄念。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。

济颠和尚
佛法。有住持世间法。有唯论理性法。住持世间法。若人不致诚敬。则不为说法。论理性法。非凡僧所可行。唯大菩萨。又无住持法道之责任者行之。则有深远之益。凡夫行之。则破坏如来正法。为害不浅。如法华经。常不轻菩萨。凡见四众。皆为礼拜。云。我不敢轻于汝等。如等皆当作佛。若凡夫僧。断断不可依此章程。住持法道之大菩萨。亦当依凡僧之章程。如济颠之师。乃出格高人。仍是绳趋尺步。济颠则不守清规。显大神通。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。则不能在世间住矣。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。以密行教化。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。以生正信心耳。世之无知无耻之人。从而学之。何不学吃死者以吐活的乎。何不学喝酒醉卧数日。而百千根大木。从井中运出。及喝酒大醉。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。此种不思议事。唯此种人行之。则无碍。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。必定当下去世。否则人皆求彼。不能做一切事矣。

佛果
以圆教论。初信断见。七信断思。八九十信破尘沙。伏无明。于十信后心。再破一分无明。即证初住。即法身大士。从初住。至十住。十行。十回向。十地、等觉。历四十一位。尚未到无明净尽地位。等觉。再破一分无明。则真穷惑尽。而成圆满菩提之佛果矣。

乘愿示生
佛若为度众生。乘愿示生。实有其事。然既示生。亦决不说我是某佛。及至度生事毕。将示涅槃。方始显本。决无示生。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天殇者。声闻初果。已断见惑。尚有思惑未断。故须七生天上。七返人间。方断思惑。而证四果。二果。则一生天上。一返人间。乃证四果。(初二果之生人间。寿皆长短不定。或数月。数岁。数十岁。仍系随业受生。三果。以欲界思惑已尽。尚须在色界五不还天。经历多劫。方可断尽思惑。而证四果。四果。则见思二惑净尽。三界内了无生缘。若发宏誓愿。示生则可。非随业受生者比。)

圣境现前
圆人受法。无法不圆。无量寿、观经、弥陀、虽文相不同、而义意则互融耳。至于修时。果真至诚。于一瞻一礼一称名。皆可消无量罪。增无量福。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。心地清净。圣境现前。乃得我固有。何可如贫儿拾金。作极喜颠状。既有此状。完全是凡情气概。若不省察。难免著魔。昔智者大师。诵法华经。于是真精进。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。豁然大悟。寂尔入定。亲见灵山一会。俨然未散。使有狂喜不支之相。则何能入定乎哉。思此。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。皆系凡情。殊乖圣智。傥不自量。亦危乎其危。净土一法。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众生。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。藐视而毁谤之。吾人当以诸佛诸祖为师。不当以此种高人为据。则可即生蒙佛慈力。往生西方。否则。了生脱死。当在驴年。

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
净土一法。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。余诸法门。虽则高深玄妙。而博地凡夫。谁能现生亲证。而得其实益。唯信、愿、念佛、求生西方。则可仗佛慈力。接引往生。既生西方。则超凡入圣。了生脱死。最下者。便与小乘四果阿罗汉。圆教七信位菩萨齐。是知净土法门。乃如来一代所说诸法门中之特别法门。不得与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。现在许多大聪明人。视净土为小乘。不但自不修持。且多方辟驳破人修持。不知此法。乃凡圣同修之法。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。能念佛名。即可直下往生。将成佛道之等觉菩萨。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。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以期圆满佛果。大矣哉。净土法门也。可怜哉。不唯不修持。而复辟驳之大聪明人。幸矣哉。愚夫愚妇。信愿持名。得与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同为伴侣。

买物放生
买物放生。与布施同。须善设法。勿立定期。勿认定地。勿议定物。随缘买放。生得实益。若定期、定地、定物、则是促人多捕矣。买牛、羊、猪、须有常年草料费、为数甚巨。然每有放者。或不纳费。则须办者代买。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。令彼随意。或买生物。或买草料。为合宜耳。

四十八愿中,唯除五逆之句,而观经又许五逆往生,相互冲突,恐生疑惑!
净土法门。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。其利益与普通法门,大不相同。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,论净土法门,由玆自误误人,又自谓弘法利生者,不胜其多。其最初错点,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。以仗佛力之法门,硬引仗自力之法门。而欲平论,致有此失。使知佛力不可思议,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,相为平论,则凡一切惑不信之心,化为乌有。至于无量寿经,乃至十念,咸皆摄受。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者,此约平时说,非约临终说。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,又加以邪见深重,诽谤正法,谓佛所说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及念佛往生之法,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。实无其事。由有此极大罪障,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,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,故不能往生也。观经下下品,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。虽不说诽谤正法,而其既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必不能不谤正法。若绝无谤法之事,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,出佛身血乎。每有作此无谤法、彼有谤法解者,亦极有理。但既不谤法,何又行三种大逆乎。是知四十八愿,系约平时说。观经下下品,是约己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。其人恐怖不可言宣,一闻佛名,哀求救护,了无余念,唯有求佛救度之念。虽是乍闻乍念,然已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、故虽十念,或止一念,亦得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也。四十八愿,乃约平时说,观经下下品,乃约临终说。由时事不同,故摄否有异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。

莲宗四祖亲见文殊示以念佛
按高僧传三集,法照大师传云。大师于大历二年,栖止衡州云峰寺,屡于粥钵中,现圣境,不知是何名山。有曾至五台者,言必是五台。后遂往谒。大历五年,到五台县,遥见白光,循光往寻,至大圣竹林寺。师入寺,至讲堂,见文殊在西,普贤在东,据师子座,说深妙法。师礼二圣,问言,末代凡夫,去圣时遥,知识转劣,垢障尤深,佛性无由显现。佛法浩瀚,未审修行于何法门,最为其要。唯愿大圣,断我疑纲。文殊报言,汝今念佛,今正是时。诸修行门,无过念佛,供养三宝,福慧双修。此之二门,最为径要。所以者何。我于过去,因观佛故,因念佛故,因供养故,今得一切种智。故知念佛,诸法之王。汝当常念无上法王,令无休息。师又问,当云何念。文殊言,此世界西,有阿弥陀佛。彼佛愿力,不可思议。汝当继念,令无间断,命终之后,决定往生,永不退转。说是语已,时二大圣,各舒金手,摩师顶,为授记曰:汝以念佛故,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。若善男女等,愿疾成佛者,无过念佛,则能速证无上菩提。语已,时二大圣,互说伽陀。师闻已,欢喜踊跃,疑网悉除。此系法造大师,亲到竹林圣寺,蒙二大圣所开示者。清凉旧志,被无知禅僧,将所开示,改作禅语,殊可痛恨。近修之志,按高僧传三集,法照大师传录。不标清凉志者,恐不知者,以旧志阅之,则反为疑谤。瞎正法眼,断人善根,罪莫大焉。

文殊示诸佛皆从念佛而生
文殊乃七佛之师。自言我于过去,因观佛故,因念佛故,今得一切种智。是故一切诸法,般若波罗蜜,甚深禅定,乃至诸佛,皆从念佛而生。过去诸佛,尚由念佛而生。况末法众生,业重福轻,障深慧浅。藐视念佛,而不肯修,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,而不知欲步五祖戒、草堂清、之后尘,尚不能得乎。禅宗自梁发源,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,虽高超玄妙,犹有文义。六祖后,南岳、青原、二祖,遂用机锋转语,唯恐人以解义为悟,而不能实证,故以此法,杜妄充悟道之弊。而其参究工夫,大非易易,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。赵州八十,尚南北参叩,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,只为心头未悄然。可知此种大根行人,尚如是之勤劳,况根性下劣者乎、至宋而禅道仍大兴,则实证者盖寥寥矣。

赵州和尚念佛
禅家宗旨,无论问佛、问法,纵尽世间所有为问,答时悉皆指归本分,绝不在佛、在法,及在诸事上答。所谓问在答处,答在问处。若认做按事说者,则完全错会了也、而今人业深慧浅,每将直指本分之话,认做解义训文之词、如赵州云,老僧念佛一声,漱口三日。及佛之一字,吾不喜闻。个个认为实话,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。不知赵州佛之一字,吾不喜闻下,有问,和尚还为人否、州曰,佛佛乎。有问,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,如何报答。州云,念佛乎。又僧问,十方诸佛,还有师也无。州云,有。问,如何是诸佛师。州云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乎。夫念佛一声,漱口三日,与佛之一字,吾不喜闻,及以佛佛为人,以念彿报恩,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。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。若将前之二语,认做实话而实行之,必至谤佛谤法谤僧。永堕恶道。若将后之三语。认做实话而实行之。必至业尽情空,现生证圣,往生上品,渐至成佛。此二种话,各禅书均一齐同录。前二语,前二语。凡一切人,皆常提倡。后三语,吾数十年来,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。前后所说,皆归本分。后三句,纵不会赵州之意,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。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,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。前二句,纵会得赵州意,也不过是开悟而已,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。

总持法门
念佛法门,乃律、教、禅、密、诸宗之归宿,人、天、凡、圣成佛之捷径。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、一切行门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小知见人,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、岂知华严会上,善财以十信后心,受文殊教,遍参知识,随闻随证。末后至普贤菩萨所,蒙其加被开示,所证与普贤等,与诸彿等。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,令其发十大愿王,以此功德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。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,一致进行,求生西方。夫华藏海众’无一凡夫、二乘,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。最下者,即为圆教初住。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,现身作佛,及随类现种种身,以度脱众生。此后从二住,以至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等觉,位位倍胜。是诸菩萨,皆以十大愿王,求生西方。彼何人斯,敢与彼抗。由是知念佛法门,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、故得九界同归,十方共赞,千经并阐,万论均宣、以其是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’而即得因赅果海,果彻因源也。

观心念佛与摄心念佛
净土宗旨当依‘一函遍复’所说,生真信。发切愿。至诚恳切。念佛名号。勿用观心念法,当用摄心念法。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。斯为第一。念佛时,心中意要念得清清楚楚,口中(舌根)要念得清清楚楚,耳中(耳根)要听得清清楚楚。意、舌、耳、三根,一一摄于佛号,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,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,身也不会懒惰懈怠,名为都摄六根。都摄六根而念,虽不能全无妄念,校彼不摄者,则心中清净多矣,故名净念。净念若能常常相继,无有间断,自可心归一处。浅之则得一心。深之则得三昧。三摩地,亦三昧之别名,此云正定,赤云正受。正定者,心安住于佛号中,不复外驰之谓。正受者,心所纳受,唯佛号功德之境缘,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。能真都摄六根而念,决定业障消除。善根增长。不须观心,而心自清净明了。观心之法,乃教家修观之法,念佛之人,不甚合机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乃普被上、中、下,若圣若凡,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。

自力与佛力
一切法门,皆仗自力了生死。念佛法门,兼仗佛力了生死,仗自力了生死。非一生两生能了。证初果人,尚须七生天上,七生人间,方证四果,四果则了生死矣。未证初果之人,升沈不定。今生很好修行,来生造大业者,百有九十多。证初果人,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,宁肯拾命,不肯造杀、盗、淫、等恶业。若不出家,亦娶妻室,若令邪淫,宁死不行。此人虽未了生死,决定不会下降。未证初果者则不定。纵一生两生不造业,决难永不造业。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,难如登天矣。念佛之人,必须生真信,发切愿,决定现生求佛加被,到临命终时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平时念佛,如丧考妣,如救头燃。又须以此法门,随分随力,与一切人说。又须事事尽已职分,便可满愿。欲看经,则宜先看净土五经。欲看浅近之书,当看印光文钞,印光嘉言录。再欲看最初要,极深妙,又易于领会者,当看净土十要。欲知古今往生事迹,当看净土圣贤录。念佛法门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行、住、坐、卧,一切时,一切处,均好念。若衣冠整齐,手脸洁净,出声念,默念。均可。若睡倒,及衣冠不整齐,尚未洗漱,及到不洁净处,或抽大小解时,皆须默念,不宜出声,虽睡不可赤体,须穿衫裤。心中常存敬畏,不可放纵。欲摄妄念,第一要心存恭敬,常若身在佛前,不敢起别种念想。第二要字字句句,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,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。即默念,也要听,以心一起念,即有声。自己的耳,听自己心里的声,仍然明明了了。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,注重在听。六根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心,即意根。口即舌根。听,即耳根。心念、口念、耳听,此三根一摄,眼也不会东张西望,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,身也不敢放逸懈怠,故名都摄六根。都摄六根而念,自无污杂妄念,故名净念。净念,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。故名净念相继,净念相继,能净念相继,久而久之,则得念佛三昧。此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。故云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三摩地,即三昧之别名。如此念之,决有净念常存,妄念全无之一日。

日诵经咒选录
佛法大无不包,细无不举,唯佛与佛,乃能究竟。登地菩萨,尚不能穷源澈底,况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乎哉。然撮其要义。则唯期洞明自心,彻证佛性。欲明自心而证佛性。必须以戒束身,以定息妄,以慧断惑。自可出幻妄之生死,证真常之涅槃矣。其修持次序,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,信愿念佛为正行,万善庄严为助修。以故首列金刚经,心经,观世音普门品,大势至念佛圆通章,阿弥陀经,往生咒,念佛起止仪,发愿文,以及大悲、准提、各咒。或兼持各种,或专持一种,悉以作修持净业之助。以冀彻悟五蕴原空,诸法非相,遍行万行,而不见能行之相。专志念佛,而了知心作心是。能如是修,则顿出迷途,直登觉岸矣。良以末世众生障深慧浅,匪仗佛力,实难解脱。以念佛一法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无上法门。校彼一切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,奚啻天渊悬殊焉。又欲初机行人,深知各种法门之所以。在家二众,于日用伦常中,即能真俗并融,儒佛两尽。感应篇,阴骘文,觉世经,及净土修持各开示、以为改过迁善,趋吉避凶,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之规则准绳。庶可现生即出三界六道之外,直入七宝九莲之中。愿诸修士,同加注意。

净土之妙
净土法门,普被三根。于在家人,更为要紧。以在家人,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。唯此念佛一法,最契理契机。老实头颛蒙念佛,念到业尽情空时,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如来藏妙真如性,悉皆觌体全彰。待至临终,定登上品。其或根机陋劣,未能业尽情空。然以真信切愿,持佛名号,求生西方之诚,必能与佛感应道交,亲蒙接引,即得带业往生。净土之妙,妙在于此。不识此义。纵令参禅得髓,看教明心。傥有丝毫惑业未尽,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。且莫自持,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,逐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。鸣呼,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。大聪明人,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,多缘自恃聪明,纵有佛力不肯倚仗,卒致长劫轮转,了无出期,可不哀哉。

学佛浅说
佛法深广,有如大海,唯佛与佛,方能彻其源底、其余九法界,虽则圣凡利钝不同,各各随已分量而为修习,以迄证入。譬如修罗香象,及与蚊虫,饮于大海,各得饱腹而去、若欲一口吸尽,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。否则祗可亲尝其味,未易穷源彻底也。然佛法乃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。于众生心外,了无一法之所增益。以一切众生之心,当体与佛无二无别。但由迷而未悟,起惑造业,随业受苦、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,被烦恼恶业之所盖覆,如云笼月不见光相。虽则不见光相,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,了无所减。如来由起无缘慈,运同体悲,随顺机宜,与之说法。虽、大、小、权、实、偏、圆、顿、渐,随机施设,种种不同。在佛本意,无非令一切众生,背尘合觉,返迷归悟,出幻妄之生死,成本具之佛道而已。以众生业障深重,未易消除,故特开信愿念佛之净土法门,俾一切若圣若凡,或愚或智,同仗阿弥陀宏誓愿力,往生西方,则复本具之心性,成无上之菩提,盖易易矣。自佛法入震旦,千八百余年以来,凡圣君贤臣,伟人名士,莫不仰遵佛嘱,护持流通。以佛法虽属出世之法,所有世间经世之道,悉皆包括无遗。举凡父慈、子孝,兄友、弟恭,夫和、妇顺,主仁、仆忠,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。世间圣人,唯令人尽义尽分,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,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。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,若禀性顽劣,则不是伪为,便是故悖。傥知善恶报应,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,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。如来所说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等法,深则见深,浅则见浅、以之修心,即可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。以之治世,即可胜残去杀,返浇还淳。近来世道人心,陷溺已至极点。竞倡新法,废弃旧章。虽父子夫妇之伦,尚欲推翻,况其小焉者乎。以故天灾人祸,相继降作,国运危岌,民不聊生。有心世道人心之人,欲为挽救,普劝悉皆研究佛学,戒杀放生,吃素念佛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由一传十,由十传百,至千至万,靡然风从。庶可望其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此实治乱持危,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。当今之世,若不以因果报应,生死轮回为训,虽圣贤齐出于世,亦未如之何矣。若不以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是修,纵天姿高上,亦难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。

分页: 1 2 3 4 5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