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 

佛菩萨像眉心为何有一个点?

佛菩萨造像十分讲究法度,在《佛说造像量度经》中对诸佛菩萨造像身体的比例、尺寸等都有详细的解说。如果不符合这些法度和规定,所造之像就会有“不如法”的嫌疑。比如藏传佛教中的唐卡,就需要严格遵循《佛说造像量度经》中的尺度来进行绘制,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经典的依据。我们常常见到,却又不知其意的佛菩萨像眉心中间的那一个小圆点,就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的“眉间白毫相”,简称“白毫相”。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相,在佛像的整体脸部塑造中至为重要。

新加坡玉佛寺释迦牟尼佛像。

在《大智度论》卷四中载,“白毫相”是指“佛的两眉之间有一缕白毫,光洁如雪,柔软右旋,表里清净,卷舒自在,伸直长一丈五尺,常放光明。”其是佛在因地称赞守护众生常修三学,遮制谤毁,赞叹他人功德,所感得之妙相。此相表佛能除众生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德。正是由于“白毫相”之重要,观想佛之眉心点也就成为佛教修行的一种法门。

净土宗的观相法门尤为重视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中的“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”,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观想阿弥陀佛的白毫来达到佛接引之目的,也是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助缘。在佛教造像中,“白毫相”虽然看似简单,实际上却不能随意为之。绘制“白毫相”最为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绘制出其“右旋”的特征。在《长阿含经》卷一“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”中载:“眉间白毫柔软细泽。引长一寻。放则右旋螺如真珠。”佛教讲究右旋与右绕,比如“右绕佛塔”。这种动态的旋与绕,真实地体现了佛教的宇宙观。

由于“白毫相”是佛的“三十二相”之一,这一相好必然成为固定的造像样式。没有白毫的佛像,往往会被视为逾矩。当然,无论是白毫的右旋,还是白毫的光明,最终目的都是表现佛的慈悲与伟大。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