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 

以大悲心为本而放生

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的爱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,热衷于放生,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来,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,她一举脚把蚂蚁都踩死了。苏东坡看见后,不禁感慨地说:“你放生是为了慈悲,原是好事,但为何独厚禽鸟,而薄待于蚂蚁,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!”在《大智度论》中载:“慈悲为佛道之根本。”故对于放生,不能仅仅当作一件表面上的做好事,而应以大悲心为本而放生。

我们对渺小众生也不能轻视。在《贤愚经》中载:“莫想诸罪微,无害而轻视,火星虽微小,能焚如山草。”寂天菩萨说:“刹那造重罪,历劫住无间,何况无始罪,积重失善趣。”清代大德亦云:“万物伤亡总痛情,虽然虫蚁亦贪生。”若对众生不具大悲心,虽是僧人或居士,也仅是外表形相而已,而不是真正的佛教徒。

此外要想修法有成也需具备利益有情的大悲心。昔时,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苦修十二年,只为亲见其本尊弥勒菩萨,然一无所获,气馁下山。于中途看见一母狗,二足皆跛,腹上遍满小虫,痛苦不堪。无著菩萨因此生起猛厉的大悲心,想用手去除虫,又恐将虫杀死,遂不顾狗身烂坏、脓臭熏人,闭目伸舌,欲以舌去舔掉诸虫。然舌触到的却是地面,睁开双眼,狗身已不见,而出现在面前的却是光明耀目的本尊弥勒菩萨。无著菩萨悲喜交加,请问弥勒菩萨为何不垂慈悲,十二年中不现真身。弥勒菩萨答言:“非不现身,实我与你从未分离,只因你业障太深,故不能见。你十二年苦修,业障略薄,今见我幻化之母狗而生起大悲,业障净除无余,故能真实亲见我身。”

因此,皈依佛门的人,应详细观察自身,自己若不具大悲心,那就成了一个仅具名相的佛教徒。故应千方百计使自己发起大悲心,尽力放生,饶益受苦的众生。我们哪怕在一个月当中能救一个有情的性命,也有重大的意义和功德。往昔的诸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们,为了拔济众生的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。在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一中载:往昔雪山中,有一仙鸽。鸽见一人失道,穷厄辛苦,饥寒并至,命在须臾。鸽即飞求火,为其聚薪燃之。又复以身投火,施此饥人。仙鸽以此功德,后来转世成佛,即释迦牟尼佛。

现在人们所造的杀业很重,饭店中菜谱上的花样越来越新,被食用动物的范围越来越广,制作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,餐桌上成百上千的生命尸身横陈,真好似一个人间地狱。而那些杀生烧制的人,何时能还清这深重的债务呢?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